顯示具有 澳洲讀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澳洲讀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香港最多學生選擇到澳洲讀書,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都是近年廣受學生歡迎的科目

香港大學學位不足,競爭激烈,學生即使在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考獲理想成績,也未必如願入讀心儀的院校及學科,因此不少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當中英澳紐美加升學更是5大熱門選擇。外國著名院校林立,學額以至課程種類遠較本地大學為多,確實為學生提供更多升學選擇。常言道:知己知彼。學生及早清楚了解各地留學的途徑及收生要求,作好完善規劃和部署,有助提高獲心儀院校及課程取錄的機會。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對醫護服務需求日增,醫護界需要更多優秀的醫護人才配合發展,業界近年出現人才短缺的現象,吸引不少年輕人報讀醫護相關的課程,如護理學、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等。然而,本地大學相關課程提供的學額少,不足以應付需求,不少學生選擇出國留學。
醫護人才需求殷
海外升學顧問服務Samentha表示,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都是近年廣受學生歡迎的科目,最多學生選擇到澳洲讀書,當地的Monash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以及Curtin University等大學開辦的物理治療課程和職業治療課程相當有名。除了這兩門學科外,一些輔助醫療科目,如放射診斷及治療和醫療化驗科學等,亦開始受港生注意。原因是相關專門範疇人才供應少,需求遠遠未達至飽和,畢業後有較大的事業發展空間。

收生要求方面,Samentha稱,上述醫護相關課程成績要求介乎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16至27分之間,視乎科目而定,如護理學和職業治療學為16至20分;放射診斷及治療學為22至23分;物理治療學和營養學則介乎22至27分。此外,課程一般要求學生選修化學科,英文科成績必須達第4級或以上,或雅思(IELTS)6.5至7.0。學生公開試成績如未能達到指定要求,可先修大學基礎班或文憑課程,再銜接大學。大學基礎班收生要求為HKDSE 4科2級或以上,約85至90%畢業生可順利銜接大學一年級;文憑課程收生門檻較高,HKDSE成績10至15分,95%畢業生可銜接大學學士學位課程二年級。Samentha特別提醒,醫護課程一般涉及專業資格,學生須留意相關專業資格是否獲本港註冊機構直接承認,或需要再經過審核程序,才能獲得認可。倘若專業資格不獲承認,便不能執業。

科技工程受惠創科熱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科技應用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政府近年亦大力推動創科,造就一股科技熱潮。aec資深教育顧問何家欣(Helen)指,受科技熱潮影響,港生到外國選讀科技或工程科目的人數有上升趨勢,澳洲、英國和加拿大都是他們留學的熱點,資訊科技、機械工程、電腦工程、電腦科學、軟件工程和數據科學等備受學生垂青。她續稱,雖然本港大學亦有提供類似的科目,但不少外國大學跟大型科技公司有聯繫,更容易安排工作實習機會給學生。學生通過實習不但實踐所學,更有機會因實習表現出色,獲取企業優先考慮聘用,畢業後入職成為正式員工。澳洲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以及英國University of Sheffield等大學的科技及工程課程相當著名,適合港生考慮入讀。在澳洲,航空學都屬工程課程範疇,對此有興趣的學生可考慮到當地升學。

收生要求方面,科技及工程課程成績要求介乎香港中學文憑試19至22分,英文科達4級或以上,或IELTS 6.5。Helen特別提醒,課程一般要求學生有選修物理科和延伸數學(M1/M2),若沒有修讀相關學科,即使成績達到要求亦未必獲得取錄。公開試成績未能達到入學門檻的學生同樣可先修讀大學基礎班或文憑課程,一般只要成績達到指定要求,便可銜接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的課程。
文商科目選擇多
相對科技及工程課程,商科和文科課程向來都是港生留學熱門之選。Helen指,受歡迎的商科科目有會計及金融,文科方面以語言、公共關係和國際關係特別受歡迎;近年新興科目則有運動管理和活動統籌。收生要求方面,香港中學文憑試成績介乎16至22分,視乎選讀學科而定,英文科需達4級或以上,或IELTS 6.5。學生如分數未能達標,可考慮選讀大學基礎班或文憑課程。
距離HKDSE放榜還有一星期,Samentha和Helen提醒有志出國留學的學生要把握時間,應先考慮自己喜愛的科目,了解入學要求及修讀模式再提交申請,一般大學申請時間大概要2至4星期,整個升學申請程序大概3至4個月,不想錯過最近入學的機會,應盡早開始搜集資料及提交申請。學生想獲取更多海外升學資料,可出席「aec教育顧問」於7月11日及12日假銅鑼灣怡東洒店舉辦之「英澳紐美加升學博覽」。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對於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留學產業,反華聲浪引人憂

中澳關係自2017年以來出現了一系列風波。2018年3月初,《澳大利亞人報》用“深凍”一詞描述當前中澳外交互動狀態,儘管這種說法僅代表澳方觀感,但仍不難看出兩國在經曆多場風波後不得不面對相應受損的關係。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志網站3月5日報道,2017年澳大利亞的大學從中國招收的留學生人數與往年持平。報道還提到,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招收的持有學生簽證的新生中,中國人儘管仍輕松佔據榜首,但其比例已從2016年下半年的39.7%下降到一年後的38.3%。   近四成的新生簽證比例足以再次提醒澳方:中國是澳大利亞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因此強調,這一數據呈現出的下降趨勢可能令澳大利亞的大學緊張不安。

進一步說,對於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留學產業,以及在世界享有不錯聲譽的澳洲大學而言,前述數據發出了令人擔憂的信號。   但是,按照目前形勢來看,要發出擔憂的或許還遠不止留學產業。新華社駐坎培拉首席記者徐海靜在接受采訪時說,除教育領域外,澳大利亞旅遊業、經貿領域,尤其是農產品行業,也都十分擔憂中澳關係惡化將帶來的沖擊。   澳大利亞很清楚,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是其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還是其最有價值的旅遊市場。然而,這一切都會受到兩國關係氛圍的影響。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志指出,在澳教育界努力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同時,更大的潛在擔憂是,中國留學生們受到緊張氣氛的影響,並最終放棄赴澳大利亞留學的計劃。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日前撰文說,從前幾波“中國威脅論”浪潮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因為特朗普要美國逐漸從國際事務中撤退,一些主要西方國家似乎覺得自己可以挑頭應付中國。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則分析得更加直接,他在《澳大利亞人報》網站撰文說,澳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在中國問題上從“辯護者”到“麥卡錫主義者”,源於其脆弱的國內政治地位。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在公眾看來,他毫無立場。陸克文認為,面對中國,澳大利亞需要一項系統、全面的國家對華戰略。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而是應看到,存在一條與中國打交道的“中間道路”。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澳洲讀書,奠基自由學風 衝堂上課是常態

踏出熟悉的土地 圓夢讓自己更勇敢

一直以來我都想踏出台灣,到異國體驗不同的校園生活,直到甄選上了的那一刻還是覺得很不真實,沒想到一眨眼,我已經回到台灣。這半年日子被迫學會很多事情,回想起來都是開心的成長,「變得更勇敢」大概就是這次交換最大意義,在整個學期中逐漸釐清自己對於未來期待的模樣,帶著滿滿收穫回到台灣,繼續朝著前方邁進。


很多人問我是為了什麼去交換,老實說我也沒有遠大抱負,純粹抱持著「圓一個夢」的心情準備申請。有些人把交換當作研究所的暖身,也有些人想增廣見聞,不論哪種原因都好,能夠讓這次經驗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烙印,進而影響自己、認識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

至於我,交換目標與意義都是在交換途中逐漸探索,當初也沒想過會來到澳洲,更沒有想到會到坎培拉這麼一個偏僻的首都,不過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而有幸在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以下簡稱ANU)交換,帶給我的成長超乎想像。



奠基自由學風 衝堂上課是常態 

交換帶給我的第一個衝擊,莫過於校園高自由的環境。舉例來說,台灣多數學校新生訓練都是將新生召集後按表操課,然而ANU新生週活動是完全自由參加,不同學院、單位都會有各自的迎新,讓學生自由選擇參與。由於ANU是一所出名的研究型大學,對於論文格式與引用等十分嚴謹,因此校方在新生週提供論文撰寫技巧、論文格式等工作坊協助新鮮人做好準備。

選課方面ANU特別在於允許衝堂課表,一開始聽到時其實有些訝異,衝堂的話該怎麼上課呢?原來,每堂課都會在Wattle(類似Moodle的平台)上傳該堂課的錄音錄影。且比起正課(Lecture),其實更重視出席率的,是以討論為主,將班上分成小組上課的助教課(Tutorial),相比於台灣修課方式,更有彈性也比較不會造成選不到課而延畢。



ANU校園氛圍自由,學校提供的硬體設備也十分完善。我很喜歡在課餘時間到圖書館念書,除了豐富館藏外,每層樓都有多台戴爾和蘋果電腦供學生使用,座位也多到不行,非常適合打報告。我也十分欣賞ANU對學生的照顧,像是由學生會管理的Student Space,提供課間休憩空間、免費早餐,夜間也有由ANU Security為晚歸的學生規劃的Night Shuttle,非常貼心。

澳洲幅員廣闊 坎培拉寧靜宜人 

澳洲生活步調很緩慢,尤其身處人稱「坎村」的坎培拉,平時除了上課、採買日常用品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坎培拉最厲害的觀光景點大概就是無數博物館與紀念館。整座城市大部分的時間安靜到不行,但生活一段時間之後,也慢慢喜歡上這裡恬靜的生活。旅遊一段時間再回到坎培拉,會發現坎培拉人相比澳洲其他都市友善許多。雖沒有雪梨繁華或是墨爾本藝文氣息濃厚,坎培拉卻是大家一致認同適合長居的地方,尤其是讀書或是養老。



利用交換機會到了澳洲各地踏踏,即便都在同一個國家,但因為地幅廣大,每個地區、城市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喜歡都市生活的人在澳洲可能會有點失望,但如果熱愛大自然,那澳洲絕對是此生必來。幸運到西澳自駕旅遊十多天,見證好多不可思議的自然美景,有些甚至是此生從沒見過的奇觀,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