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自2017年以來出現了一系列風波。2018年3月初,《澳大利亞人報》用“深凍”一詞描述當前中澳外交互動狀態,儘管這種說法僅代表澳方觀感,但仍不難看出兩國在經曆多場風波後不得不面對相應受損的關係。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志網站3月5日報道,2017年澳大利亞的大學從中國招收的留學生人數與往年持平。報道還提到,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招收的持有學生簽證的新生中,中國人儘管仍輕松佔據榜首,但其比例已從2016年下半年的39.7%下降到一年後的38.3%。 近四成的新生簽證比例足以再次提醒澳方:中國是澳大利亞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因此強調,這一數據呈現出的下降趨勢可能令澳大利亞的大學緊張不安。
進一步說,對於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留學產業,以及在世界享有不錯聲譽的澳洲大學而言,前述數據發出了令人擔憂的信號。 但是,按照目前形勢來看,要發出擔憂的或許還遠不止留學產業。新華社駐坎培拉首席記者徐海靜在接受采訪時說,除教育領域外,澳大利亞旅遊業、經貿領域,尤其是農產品行業,也都十分擔憂中澳關係惡化將帶來的沖擊。 澳大利亞很清楚,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是其國際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還是其最有價值的旅遊市場。然而,這一切都會受到兩國關係氛圍的影響。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志指出,在澳教育界努力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同時,更大的潛在擔憂是,中國留學生們受到緊張氣氛的影響,並最終放棄赴澳大利亞留學的計劃。 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日前撰文說,從前幾波“中國威脅論”浪潮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因為特朗普要美國逐漸從國際事務中撤退,一些主要西方國家似乎覺得自己可以挑頭應付中國。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則分析得更加直接,他在《澳大利亞人報》網站撰文說,澳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在中國問題上從“辯護者”到“麥卡錫主義者”,源於其脆弱的國內政治地位。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在公眾看來,他毫無立場。陸克文認為,面對中國,澳大利亞需要一項系統、全面的國家對華戰略。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而是應看到,存在一條與中國打交道的“中間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