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育部留學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育部留學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教育部公布2018年留學獎學金甄試錄取名單,紐澳組競爭最為激烈,47人取10人,錄取率僅約2成。

教育部公布2018年留學獎學金甄試錄取名單,今年共錄取205人,其中,選送新南向國家部分,錄取11人,又以紐澳組競爭最為激烈,47人取10人,錄取率僅約2成。

教育部每年設置「留學獎學金」,補助一般生及選送赴特定國家學生每年1萬6千美元,最長補助2年;特殊生每年補助3萬美元,最多補助3年。今年合格報名者比去年多,有672人,最終擇優錄取205人,包括一般生一般學群166人、赴特定國家北歐10人、新南向國家11人及特殊生18人。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科長王鴻鳴表示,留學獎學金甄試將新南向國家18國分成2組,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3國為一組,另一組包含其他東協9國與南亞6國。紐澳組今年預定錄取10人,吸引47人報名,最後10名錄取者皆選擇留學澳大利亞;東協南亞組預定錄取15人,結果只有3人報名,最終擇優錄取1人,將前往泰國留學。

王鴻鳴指出,台灣學子前往東協及南亞國家留學的人數本來就不多,今年為鼓勵前往,特別將東協南亞組的預定錄取人數訂為15名,但報名情況並不踴躍,教育部將會再加強宣導,同時透過選送大學生到新南向國家職場實習的「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提升台灣青年到這些國家留學的意願。王鴻鳴:『(原音)「築夢」那個部分,我們是希望說就在大學學生的階段,能夠加強前往新南向國家這邊去實習或研修,可能他將來就會對這些國家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以後,以後就前往這些國家去留學的意識也會比較高。』

教育部提醒錄取者須在今年底前啟程出國留學,不然將喪失獎學金受獎資格。所有申請人若對成績有疑義,可在期限內申請複查。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教育部公布107年留學獎學金錄取名單,共錄取205人,錄取率約3成,一般生及選送赴特定國家學生,每年可獲得1萬6000美元補助。

教育部公布107年留學獎學金錄取名單,共錄取205人,錄取率約3成,一般生及選送赴特定國家學生,每年可獲得1萬6000美元補助。
留學獎學金以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為主,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因此特別開放赴「新南向國家」留學及特殊身分學生可以攻讀碩士和博士。

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留學獎學金甄試合格受理報名人
數為672人,擇優錄取205人,其中有11人前往「新南向國家」泰國和澳大利亞。

教育部今天寄出甄試成績單,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提醒,錄取生需於10月31日前辦妥簽約及契約書核定程序,並於今年12月31日前啟程出國留學,超過期限就會喪失受獎資格。

留學獎學金於民國92年起設置,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育各專業領域的高階人才。獎學金補助一般生及選送赴特定國家學生每年1萬6000美元,補助年限最長為2年;特殊生每年補助3萬美元,補助年限最長為3年。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動優質教育產業、專業人才雙向培育(Market)、擴大雙邊青年學者及學子交流(Pipeline)、擴展雙邊教育合作平臺(Platform)。

教育部以「以人為本、雙向交流、資源共享」的新南向政策核心目標,提出「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推動優質教育產業、專業人才雙向培育(Market)、擴大雙邊青年學者及學子交流(Pipeline)、擴展雙邊教育合作平臺(Platform)。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透過教育展,希望能讓社會大眾瞭解政府推動新南...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透過教育展,希望能讓社會大眾瞭解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及人才培育各項計畫的實質意涵。 中衛/提供
除優化相關政策及措施外,教育部也規劃一系列具有創意的精進策略,期帶領我國大專校院開拓與東協、南亞及紐澳等18 個國家的實質教育交流,深化雙方互動及聯盟關係,達成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願景。
18國傳統服飾虛擬試衣體驗。 中衛/提供
18國傳統服飾虛擬試衣體驗。 中衛/提供
為利各界瞭解「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具體內容與實質成果,教育部將在臺北、高雄兩地舉辦「新南向教育展」,北部場自4月29日至5月1日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南部場自5月4日至5月13日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行。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致詞時表示,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由6司3署合力推動近30項計畫...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致詞時表示,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由6司3署合力推動近30項計畫,將在新南向教育展展出。 中衛/提供
新南向教育展規劃有「與我為鄰」、「落地生根」、「開拓視野」、「雙向交流」、「新住民子女二代培力」及「影展區」等6個主題展區,展出新南向鄰近友好國家的教育學制及該等國家青年學子來臺就讀、研修與實習;臺灣青年赴海外留學、研習、見/實習及志工服務、以及新住民子女返鄉溯根、職場體驗等。臺北場展出期間每日規劃教育專題座談會,4月29日邀請來臺就讀產學合作專班及博士班的尼泊爾籍、印度籍同學以及在臺創業的印尼籍學生;參與學海築夢計畫赴泰國實習的同學,雙向交流分享心得。
國立員林農工石武章同學分享赴越南職場體驗心得。 中衛/提出
國立員林農工石武章同學分享赴越南職場體驗心得。 中衛/提出
4月30日則安排新住民二代同學分享赴越南職場體驗的學習經歷,5月1日則邀請中原大學前往柬埔寨執行「村落英文種子教師工作坊」的團隊,將這些烙印在人生深刻的經歷在現場分享給有興趣的師生及民眾。
現場並規劃新南向鄰近國家傳統服飾虛擬試衣AR體驗、以越南技職需求所開發的數位課程搭配虛擬實境(VR)體驗、各國知名電影場景供民眾互動拍照。另安排各項定時的展場導覽、舞蹈表演、泰國籐球運動表演及越式美食春捲教學,以及本次參與新南向計畫的5個館所帶領的DIY活動。
主辦單位歡迎師生及民眾踴躍到場參觀親身體驗,透過靜態展示與動態活動,感受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的教育學習熱情與多元文化魅力。未來經由教育部推動的新南向人才培育各項計畫,展開與新南向鄰近國家的實質互動。「新南向教育展」各項活動詳情刊登於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網站http://www.edunsbp.tw/。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教育部公布107年「公費留學考試」共有79個應考學門,預計錄取114人

教育部公布107年「公費留學考試」共有79個應考學門,預計錄取114人,包括89名一般生、15名特殊生、10名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其中,新南向國家的部分,以選送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6個國家為主,藉此加強雙邊關係。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科長王鴻鳴表示,2018年公費留學考試總計79個應考學門,因應政策需求,今年新增「資通訊安全」、「能源工程」、「海事工程」、「造船工程」、「水下文化資產」、「性別研究」等6個學門。

王鴻鳴表示,公費留考去年新增「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名額10名,可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今年仍開出10個名額,可選考「文史哲」、「政治(含區域研究)」、「藝術」、「文化資產」、「法律」、「社會科學」、「心理與認知」、「管理與經濟」、「建築、規劃與設計」、「數理化」及「醫藥衛生」等11個學群、25個學門。

王鴻鳴指出,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新南向國家均屬英語系國家,在一般公費考試,已列為留學國,今年將把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6國,作為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夥伴國家。

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6月底到7月中公告簡章,7月27日開放線上報名,10月6日舉行筆試,12月1日及2日進行面試,有關考試學門、研究領域、留學國家、預訂錄取名額及應考專門科目等資訊,已公布在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教育部一0七年公費留學新增這六個學門:「資通訊安全」、「能源工程」、「海事工程」、「造船工程」、「水下文化資產」、「性別研究」

教育部一0七年公費留學考試計有七十九個應考學門,其中因應政策需求列入新增「資通訊安全」、「能源工程」等六個學門;赴新南向國家以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六國為選送學生目標。

教育部表示,今年公費留學考試預定於六月底公告簡章,七月二十七日開放線上報名,十月六日筆試,十二月一、二日兩天面試。考試共計七十個應考學門,其中因應政策需求列入新增「資通訊安全」、「能源工程」、「海事工程」、「造船工程」、「水下文化資產」、「性別研究」等六個學門。。

為推動「新南向政策」,培育熟稔該地區的高階人才,自去年起新增「赴新南向國家公費生」名額十名,可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今年選考包括「文史哲」、「政治(含區域研究)」、「藝術」、「文化資產」、「法律」、「社會科學」、「心理與認知」、「管理與經濟」、「建築、規劃與設計」、「數理化」及「醫藥衛生」等十一學群計二十五個學門。

且基於新南向國家的新加坡、澳大利亞與紐西蘭均為英語系國家,在一般公費考試,已列為留學國;而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六國為新南向政策重點夥伴國家,今年培育新南向人才以選送學生赴該六國為目標。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進化,提供學歷學位認證諮詢服外還可在家認證學歷學位

教育部表示,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已全面升級,留學人員可「足不出戶」全流程在線辦理,並對獲頒博士學位或特殊情況急需認證的申請者開通了綠色通道,80%留學人員的認證申請周期得以縮短。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程家財對記者解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自1991年開始為留學人員提供學歷學位認證諮詢服務,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計為116萬人提供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主要為有需求的留學人員對其國(境)外學歷學位的合法性、真實性等進行核查確認,在幫助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隨著出國留學人數和回國留學人員的逐年增加,留學服務中心接待辦理各種手續的人數也隨之逐年增長,2017年共為26萬多人次提供了辦理各種手續的服務,再創歷史新高。其中申請認證的人數達18.3萬人。部分留學人員反映,其中存在認證難、周期長、費用偏高等問題。

  對此,程家財表示,由於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涉及人數多、國家多、院校多,專業性強、難度大,原有的「需要申請認證的留學人員提供所有留學相關材料」「去驗證點現場提供認證材料」等服務模式與廣大留學人員的期盼有一定差距。為給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創業創造提供良好的服務,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對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服務進行了升級,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手段優化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力求「破題」。

  目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現有信息平台為基礎,通過「互聯網+」手段優化認證服務程序和流程,實現全流程在線辦理,留學人員在線即可直接提交申請材料並隨時查詢辦理進度,認證結果出來后,申請人可網上直接列印認證書,實現「足不出戶」享受認證服務。

  除了方便,也更為快捷。近一段時期以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已和部分國家建立了文憑證書的快捷核查渠道,並根據核查渠道和核查方式的不同,對所涉及的12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分類管理,80%留學人員的認證申請周期得以縮短。其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中外合作辦學頒發文憑證書的認證周期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工作日以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大部分院校的文憑證書認證周期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15個工作日以內,部分國家文憑的認證周期仍需20個工作日。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還開通了急需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綠色通道,對獲頒博士學位或特殊情況急需認證的申請者優先辦理,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

  此外,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申請材料也進一步精簡,解決國(境)外學歷認證費用偏高的問題。從2018年1月1日起,認證申請材料中對文憑證書翻譯件的要求已取消,改為由留學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或聘請專業人員翻譯,節省申請者翻譯費用支出。實現全流程在線服務后,申請人無需再支付驗證點的服務費,認證成本與原來相比將大幅度下降。

  為了保證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嚴肅性,留學服務中心將儘快推動認證失信行為納入國家誠信體系。通過制度使認證申請人不敢造假、不想造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車偉民表示,如認證書出具后,核查結果顯示相關申請人有提供虛假材料和不實信息的行為,留學服務中心將撤銷其認證結果,向社會公示,並將有失信行為的個人納入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