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海外文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海外文憑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海歸在現在和現有的人力資源資本市場來比較,薪酬並不佔優勢。普遍來講,很多崗位國內培養的專業人才和海外培養的專業人才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海歸在現在和現有的人力資源資本市場來比較,薪酬並不佔優勢。普遍來講,很多崗位國內培養的專業人才和海外培養的專業人才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此外,千禧一帶大量大比例的年輕人走到領導崗位,包括體制內。中央企業中層的部長很多都是80后,這是明顯的趨勢。
  以下為實錄:
  王詠生:謝謝衛鋒,各位領導,學長,我也有幾個身份,第一我是第五代留學生的末端,90年代留美。另外,留美回來的學子當中經過一些輾轉騰挪,最終在體制內,在中央企業內從事管理崗位的典型路徑。我來自中智,中智全稱叫「中國國際智力技術合作公司」,中國智下面所有企業都是中智冠名的,中智是直管的中央企業中唯一一家專門從事智力服務業,以人力資源和財務相關的產業為主業的一家集團化的公司,目前它的業務範圍覆蓋了全國300個城市,大概七八十家的分支機構。中智集團主營業務主要是為剛才衛鋒講的,為國際化的人才,外資企業,等等一些人才做服務的,比如有人力資源外包的服務,還有人力資源管理的服務,也有人才獵頭的服務,也有人力資源培訓和國際化的服務,以及相應的一些跨國之間的貿易交流6個大的板塊。
  今天這個場合把我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在中智管理諮詢公司做了十年左右時間的管理諮詢的業務,專門對中央企業,乃至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提供一些專項的基於頂層設計的人才課題研究,基於這樣的研究,重點和各位分享一下中國現在這一類,包括央企在內的國有體制內的組織當中的人才環境。
  我本身就是一個例子,實際上現在這類企業中的人才環境,我現在主持工作的兩家子公司有大量的海歸被聘用,實際上國有體制和央企序列中很多關鍵崗位都在敞開懷抱歡迎各國遊子歸來,希望你們能夠把你們的所學應用到中國企業改革未來的發展道路上。
  多年來,我們的聘用,很大程度於取決於和一些機構和海歸自建的途徑,現在點開網站我們正在面向全球招聘26位中層關鍵管理崗位的人才,在體制內有的海歸有一些誤解。體制內有非常寬鬆的歡迎國際化人才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也擴展和放大到各類崗位。比如我現在從事財務諮詢公司,我們專為世界500強提供人力資本數據的智能處理和薪酬財稅的定向服務,不僅要求你有專業技能,而且要有很好的熟悉跨國企業運作規律,以及用英文做工作語言的要求。所以,對海歸人才,海歸掌握軟技能的人才,管理人才,我們這樣的企業是非常需要的。
  另外一個視角,從中智為主的,提供的人力資源市場的服務來看,我們也深入的研究了近幾年人力資源市場的一些變化。剛才我利用機會也回顧了一下我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有幾個觀點和在座的各位簡單分享一下。
  第一,中國,進入到2018年以來,未來的人才發展從他整個人力資源市場來看,事實上還有很多趨勢,這個人力資源市場跟我們十年前的人力資源市場有個本質的區別。大家注意到十九大報告當中有幾段話,一個是首次提出了人力資本形成新動能這樣的寫在文件中的描述,也首次承諾了人力資源產業這樣的一個描述。意味著國家第一次在頂層文件中承認了人力資源產業和人力資本產業,這是我們解讀出來的重要信息。在之前這個行業只叫做企業的功能型的行業,是發自企業的行業聚焦自發產生的。所以,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從十九大報告來看,他至少要管中國人才政策、人才管理髮展趨勢未來很多年。基於這樣的一些研究,從我們之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可能中國現在人才管理有幾個趨勢。第一,中國的人工智慧和數據化產業發展非常快,但相關人才非常缺乏。
  第二,網路電子商務和數字技術的專項人才,各個企業,包括央企非常急缺。
  第三,對海歸人才也特別有意義,我們需要這些專門的人才之外,特別需要它是一個復合型的,除了掌握這些硬技能,還有一些軟技能,包括他的領導力,人力資源的管理能力和他的溝通能力。比如掌握了很多,甚至包括知識產權的海外留學歸國人才,我們為客戶也好,自己應用過程中突然會發現它可能是專家,但是他做不了技術團隊的領軍人才。一旦讓他來攢一個團隊,領導一個團隊往往他就不靈了。講事可以,管理團隊就不行。這類的人既有技術又有軟實力國內非常缺。
  第四,從行業來講,上午幾個嘉賓談到,醫療大數據產業還真的很繁榮,未來發展是不是要經歷再次洗牌我們拭目以待。
  第五,共享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分工越來越細,中智典型的就是把人力資源中的非核心業務完全由一個專業的公司,用專業的人辦專業事的理念里提供。我們現在整個集團的收益800億,通過中智雇傭和處理的超過200個,很多員工是通過中智找到其他單位的工作機會。這樣的共享服務,包括財務,人力資源和共享財務之間共享服務的趨勢是非常之強的。很多海歸會知道,當你們回來的時候,教育部服務中心認證完你的學歷就面臨落戶的問題,中智可以給你提供全套的集體檔案存檔等等這樣的一些政策,當然我們也是在北京市政府的領導之下,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可以幫你提供一些代理服務。
  對體制內的人才環境還有一個重要的分享,中央企業現在有一個重要的口號性的戰略叫做走出去做國際一流企業。所有央企一百多家現在還剩96家,中國打頭的最多,中石化、中石油,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這九十多家中央企業普通是行業中排名前位的,他們主要國資委的要求就是走出去做國際化的企業。所以,可想而知,作為國際一流的企業,對海歸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強的。我們也通過中智的服務為很多央企和體制內的企業,體制外的企業提供了類似這樣的中介服務。
  第七個特點,海歸在現在和現有的人力資源資本市場來比較,薪酬並不佔優勢。普遍來講,很多崗位國內培養的專業人才和海外培養的專業人才差距並不是特別大。另外,現在的招聘和工作就業的機會越來越傾向於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商,像科銳,像我們這樣的提供專業服務,很大程度上利用線上人工智慧技術和AI。
  第九,我們普遍感到千禧一帶大量大比例的年輕人走到領導崗位,包括體制內。中央企業中層的部門長很多都是80后,這是明顯的趨勢。
  最後,國內環境監管的要求。實際上一個企業一個深刻的體會,企業的發展像開車一樣,除了一直往前奔,奔著業績像踩油門一樣,還需要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就像踩剎車一樣。所以,對法律風險管控等等這樣一些軟科學的專業人才國內非常稀缺。所以,中智基於30年的服務,這些主要的觀點是經過我們服務體系印證的,在這裏利用這個機會跟各位做一分享,希望你們在中國發展越來越好。謝謝。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大陸學生熱衷赴海外留學,形成留學產業化的結果,導致「海歸」學位不具稀有性,在就業市場上的「含金量」降低

大陸學生熱衷赴海外留學,形成留學產業化的結果,導致「海歸」學位不具稀有性,在就業市場上的「含金量」降低,最近甚至傳出,陸生修業國外學位的時間不得少於2年,否則學位將不予承認,對此大陸教育部雖出面闢謠否認,但不少陸企不願聘用一年內取得海外文憑的碩士生,認為學位有灌水嫌疑。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期大陸出現一則謠言,即:「為完善我國的海外學歷評估體系,教育部將規定,國外學位修業年限不能少於兩年(碩士),一年碩士和半年碩士將不予承認」,這則消息,近來讓不少只花一年在海外取得碩士文憑的陸生,心情陷入恐慌,對此大陸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還出面闢謠,強調:「沒有此規定」。

海外文憑含金量降低

不過,由於大陸學子熱衷海外求學,導致海外文憑含金量降低,不少只花一年在海外取得碩士文憑的陸生透露,求職大不易。

花費一年時間在香港攻讀碩士班的張航表示,他在香港獲得文憑後,便隨即回大陸求職,卻在面試過程中,飽受面試官質疑:「為什麼你的碩士只有一年時間?一年時間能學到什麼?」

張航無奈地說,被業主質疑的感覺,讓他感到壓力與不適,「去香港讀一年碩士,原本是為了提升自己,現在卻被用人單位質疑。」

海歸暴增 企業要求多

不過,張航的情形並非個案,不少大陸企業直接在徵才的場合上表明,如果應徵者以「海歸碩士」來應徵,企業或用人單位對於海外修業時間,會提出明確要求。

來自廣東的岳紅豆,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她在大三便計畫到香港攻讀一年碩士,盼以快速的方式取得碩士文憑,以利求職;她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攻讀碩士班,眼看一年學期很快就要結束,為了在完成學位前,獲得正式工作,已趕赴北京、深圳、武漢及香港等地,並積極參加各種徵才活動,卻仍未獲得工作。

「產業化讓海歸學位不再稀缺,市場亂象讓『海歸』就業,從『黃金時代』墜入『青銅時代』,尤其是人數日益增多的一年制碩士,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壓力」,北京某互聯網公司人事經理陳果說,她連續7年參加校園徵才活動,包含他在內,企業人事主管不喜歡招收非名校的一年制碩士,「不少一年制碩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時間短,語言環境還沒熟悉就回來了;另一方面,工資要得很高,工作水準卻達不到預期」,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