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學者克里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的這本新書認為,北京的影響範圍已經擴展到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教育和宗教團體。中國此前否認類似「歇斯底里的」指控。
這本書在上周出版前就引發了焦慮。
去年,出版社Allen & Unwin在「廣泛的法律建議」後撤掉了發佈新書的計劃。漢密爾頓指責這是擔心北京「報復」,隨後稱其他兩家出版社也有類似的擔心。
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去年宣佈打擊外國干預時提到了「關於中國影響力的令人不安的報道」。
去年10月,澳大利亞首席外交事務官員孫芳安(Frances Adamson)警告澳大利亞的大學,對中國在校園施加影響力方面表示警惕。
根據法克斯傳媒( Fairfax Media),澳大利亞議員曾認真考慮在議會特權下出版這本書,這是能給予其法律保護的一項前所未有的舉動。但最終漢密爾頓找到了一家商業出版社。
自從這本書出版,一些澳大利亞華人就指控這本書「製造恐慌」,澳大利亞的種族歧視專員則警告,這可能激發「反華或反恐的種族情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這本書「惡意炒作」和「抹黑攻擊」。
但是,其他的觀察家卻極力為這本書辯護。
《無聲入侵:中國如何將澳大利亞變成傀儡國家》作者克里夫·漢密爾頓
這本書說了什麼?
作者漢密爾頓稱,中國是一個「一心想要控制澳大利亞的極權主義政權」。
「中國計劃主導世界,並一直在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為試驗地,以維護自己在西方的優勢地位,」來自查理斯特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漢密爾頓教授寫道。
他稱,這樣的推測在過去會「很棒」,但現在「已經有了這麼多的證據,結論似乎是不可遏制的」。
漢密爾頓教授認為,北京有意面向中國在澳大利亞的移民,在商業、學術等其他領域招募「耳目、內線和間諜」。這本書講到的包括以下社會層面:
政治:漢密爾頓稱,澳大利亞的兩大主要黨派因為與中國資助人的關係和那些「忠於北京的人」而被「嚴重損害」。
社區群體:這本書稱,親中國政府的支持者已經「幾乎完全接管」中國人在澳大利亞的社區團體,入社會組織、學生團體、專業機構以及中文媒體。漢密爾頓稱,這些群體得到了中國大使館的支持,並且向澳大利亞政治家進行"微妙的北京宣傳"。
研究:作者稱,一些華裔澳大利亞人科學家和學者正在通過合作項目或者因為脅迫,而與中國大學共享高級研究。
澳學者:出版社畏懼北京「報復」中止新書出版
澳洲學者漢密爾頓:北京報復的可能讓出版社改變主意
擔心中國影響 澳洲考慮重修反間諜法
新書「中國滲透澳大利亞」為何出版困難重重
漢密爾頓對BBC表示,他的判斷基於「非常可信」的來源以及許多公開資料,書中也參考了這些資料。他說,他們證實了"過去幾年情報機構告訴政府的事情"。
去年,澳洲安全情報機構( 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在一份報告中警告,澳大利亞的種族社群是「隱秘的影響力操作對象」,意在消滅批評,但報告並沒有特別提到中國。
12月,澳大利亞議員達斯蒂亞裏(Sam Dastyari)因為與一名中國商人的交易審查而被迫辭職,特恩布爾稱這名中國商人「與一外國政府關係密切」。但達斯蒂亞裏否認他違背議會誓言。
特恩布爾新一輪的打擊行動將禁止所有的外國政治捐贈,並且要求游說者公開登記任何海外聯繫。
中國大使館曾稱,他們並不想影響澳大利亞政治。去年在澳大利亞校園發現種族主義塗鴉後,他們對澳大利亞的中國學生發佈了安全警示。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這本書的反響如何?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稱,漢密爾頓散佈所謂「中國威脅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其論調充斥著造謠和種族主義偏執,充分暴露了其反華的醜惡面目。他的險惡用心是不會得逞的,」聲明稱。
這本書在澳大利亞也遭到了尖銳批評,悉尼大學政治學教授基恩(John Keane)認為這本書對中國力量的觀點過於簡單,並且「充滿了故意的無知」。
「他引用的許多案例都比他意識形態觀點複雜得多,他歪曲了事情來證明接管的宏大敘事,」基恩說。
中國批評澳大利亞推新法警惕「外國影響力」是「歇斯底里」
恐華症?澳大利亞中國問題專家發生爭執
評論家布羅菲(David Brophy)質疑這本書是否有足夠證據,表明「中國的行動者已經損害了我們不完美民主的正常運轉」。
一些華裔澳大利亞人也對這本書表達了質疑。
種族歧視專員蒂姆(Tim Soutphommasane)有華人血統,他稱,這本書中的一些語言有一點「重提黃禍」,因為其中包含了一些如「熊貓擁抱者」,「染紅澳大利亞」的詞語。
澳洲大學的校園裏有很多中國留學生
但也有人為漢密爾頓辯護,稱因為這本書的主題,批評幾乎不可避免。
華裔澳大利亞教授菲茨傑拉德(John Fitzgerald)說,批評主要針對文本的概念,而不是它說了什麼。這本書有提到菲茨傑拉德的研究。
「沒有任何的評論挑戰書中的觀點,他們反而擔心這會引發爭議失控,這是政治上的麥卡錫主義或文化上的種族主義,」菲茨傑拉德說。
他認為這是「一本十分重要的書」,讓政府的認知引起公眾關注。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梅德卡爾夫(Rory Medcalf)稱,這本書有「國際共鳴」。
「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多元文化民主國家在外國力量利用其開放系統時,如何掙扎的,」梅德卡爾夫說。
梅德卡爾夫說,漢密爾頓的語言「比政府機構用的更黑暗」,但也提出了重要的問題。
「這真的取決於我們的政治家如何解讀、採取行動來減少對分歧和仇外心理的看法,」他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