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尼泊爾人擅長英語中文,西學尼化現象

按照尼泊爾人的風俗,會在孩子半歲可以吃大米輔食時舉行慶祝派對,邀請親朋好友為新生兒祈福。《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和先生近日受好友夏瑪之邀參加他為小兒子舉行的派對,他4歲的大兒子阿德萊德興奮地跑到我們身邊「秀」英語。正在上幼兒園的阿德萊德不僅愛聊天,還把書包裡的作業翻給我們看——都是英文教材,作業也是用英文完成。我們問他幼兒園裡不教尼泊爾語嗎,阿德萊德說有尼語課,但其他課都是用英語上。夏瑪補充說,他上的是普通的幼兒園,而那些國際幼兒園是不教尼語的。聽到這裏,給人感覺,尼語在學校里反倒像是一外語課。

  同去的好友阿西姆告訴我們,他從小就讀的是一所教學質量比較好的教會學校,就是全英文教學的,並且他的父母為給他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家裡也用英語交流。這讓記者想起已故前總理柯伊拉臘的侄子小柯伊拉臘博士,他在和夫人打電話時也說英語。在整個尼泊爾上層社會,使用英語已成為一種榮耀和身份的象徵。

  我們的房東拉納夫婦,來自沙阿王朝百年世襲首相拉納家族,可以說是「貴族中的貴族」,英文非常流利。一日與我們家庭聚餐時,拉納太太問了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中國人如果不用英語,那麼自然科學一類的學科又是怎麼學的呢?」拉納太太說,在尼泊爾,沒有大量的翻譯人才去做「西學尼化」的工作,大量的學術名詞和概念在尼語中沒有,要想成體系的翻譯成尼語需要巨大的工作量,於是尼泊爾知識分子就奉行「拿來主義」,連語言一起整套學過來。拉納夫婦接著感嘆說,雖然東印度公司的背影已然走遠,但尊崇西方的意識卻在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社會留下深深印記,尼泊爾也無法避免地會出現英語強勢、母語弱勢的社會現象。

  據《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觀察,近些年這一現象也發生了微妙變化。比如拉納夫婦的女兒在英國留學,兒子就讀於尼泊爾的英國國際學校,但拉納夫婦為女兒在英國報了中文培訓班,給兒子在尼泊爾聘請了中文老師。越來越多的尼泊爾家長意識到讓孩子學好中文的重要性。在加德滿都外語培訓學校比較集中的街區,以往一水兒的雅思託福、日本留學的招牌中,現在「中文培訓」的字樣越來越多。不只是中國人聚集的商業區,就連去醫院看病、去市場買菜我們都經常能碰到中文流利的尼泊爾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