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孩子應該在大學畢業前甚至沒有讀完高中就出國嗎?專家這樣看

 孩子應該在大學畢業前甚至沒有讀完高中就出國嗎?

 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被調查的中國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與此同時,低齡留學的目的也更加多元。

  未成年階段學子,其自我保護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較弱,這也是最讓家長傷腦筋的問題。

  低齡留學

  學英語仍是主要目的

  留學低齡化現象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低齡留學是指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到國外讀書。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低齡留學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在這些家長看來,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才」。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夠讓孩子提早掌握國際通行的交往能力,提早「看看世界」。李女士在英國陪孩子讀初中,她說:「現在很多國內家長會讓孩子上國際班,非常注重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孩子小,語言接受能力強。到國外讀書處於全英文的環境中,有利於其學習語言。讓孩子儘早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也提早為申請英國的大學做準備。」

  調查顯示,美國是我國低齡留學家庭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國,中國學生也成為美國中學國際學生中的第一大群體。2016年,美國本科申請系統(CAAS)上線,對美國低齡留學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這份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聯合市場調研公司與一家英國調研機構推出的白皮書分析認為,CAAS使得計劃申請本科的中國學生從以前的高三逐步提前到初三年級。由於初三或高三申請私立學校競爭激烈,部分學生就更改計劃,決定延後至高一或高二赴美留學。

  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申請美國公立學校的12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三)就讀一年,獲得美國高中文憑,以圖申請美國大學時增加一些優勢。

  與此同時,近兩年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私立中學的現象也在增多。范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二,談到孩子低齡留學的原因,他說:「低齡留學可以豐富孩子的人生經歷,開拓其視野。留學經歷能夠幫助孩子日後申請到國外大學和感受不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在國外的教育和就業壓力。」

  低齡留學

  利弊需具體分析

  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在教育方面捨得投入。那麼,低齡留學到底好不好呢?

  張先生的兒子在美國讀高中,他說:「孩子獨自出國學習,可以鍛煉他的獨立性,讓他獨自面對一些社會問題,並學會妥善處理。我能感覺到他出國后在迅速成長,遇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像在國內時那樣有依賴感。這樣的經歷有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

  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學生恰逢青春期,而青春期被心理學家稱為人生的「第二個塑形期」。這是最適合學習知識的時期,也是「自我」萌芽、尋求自我價值,追求獨立,對外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時期。去留學的不是家長,而是孩子。他們的想法,不盡相同。

  王萌(化名)初一獨自到加拿大讀書。她說:「剛到國外的時候,我遇到困難不知道該跟誰說,跟父母說了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我很難過,有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低齡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就要遠離父母到陌生的環境生活。面對不同的教育體系,往往學習壓力很大。這個時候,父母或老師不在身邊,很容易產生「被拋棄」的感覺。一些孩子在寄宿家庭中也會面臨交流上的問題、文化上的衝突,這些都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些許陰影。

  專家建議,如果決定讓低齡學生住在寄宿家庭,那麼,在孩子出國前家長就要培養他(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和能力。

  這個建議說起來容易,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許多中國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學業關注較多,對其性格、習慣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關注不夠。專家建議: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孩子,家長可以先送他到親戚、朋友家,或者到某個學校住宿一段時間,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和表現,也實際鍛煉一下孩子的獨立能力。如果孩子年齡過小,最好要有老師或者家長跟隨陪讀。

  總之,讓低齡孩子出國讀書,有利有弊。還是要看孩子、海外學校、寄宿家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

  低齡留學

  只準備好錢是不夠的

  「他跟我說自己是英語最差的,無法跟人交流,我可以想像孩子在學校時的孤獨無助。」身為家長的李女士,這樣描述聽到孩子訴說時的感受。

  低齡留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家長也會面臨更多的考驗。出國留學首先要過語言關,而國內學生普遍存在口語交流較弱的問題。李女士說:「出國前,我們沒有對孩子進行口語訓練。因為我擔心補習不當,形成錯誤的發音,到了國外還得花精力糾正。結果孩子留學之初非常煎熬,基本處於什麼都聽不懂的狀況。所以,家長還是要讓低齡孩子接受完整的語言學習,提前對接課程,以使其儘早融入國外的學習環境。」

  對於低齡學生來說,出國留學對人際交往能力的考驗很大。出國來到一個陌生環境,人際關係需要重新建立並適應。徐熙文在高二的假期到韓國學習語言,為申請韓國大學做準備。「我剛到韓國的時候,因為不會講韓語而不敢張口講話,當時一個人都不認識,感覺很孤獨。後來在語言班學習,掌握基本的韓語表達后,我開始嘗試與同學打招呼,他們搞活動也會邀請我參加。我們還建立了學習小組,同學們推選我當組長。我的體會是,作為中學生,獨自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需要積極地和同學交流,尊重當地的習慣。只有儘快適應新環境,才能克服孤獨感。」

  徐熙文的媽媽說:「孩子太小就離開父母,容易造成親情的缺失,這是以後無法彌補的。再加上沒有朋友,又難以融入國外的環境,會產生巨大的孤獨感,孩子會很痛苦。我女兒是高中出國學習的,為申請當地的大學做準備。這個階段她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是初中或者小學讓她獨自出國,我是不放心的。」

  專家建議,低齡學生在出國前,一定要提早做好準備,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少對家長的依賴等。另外就是一定要打好語言基礎。家長不妨讓孩子參加一些赴海外的夏令營或培訓班,提前前往就讀的學校熟悉情況。

  報告顯示,人身安全也是低齡留學生家長的主要顧慮。

  低齡學子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此,安全教育也是留學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內容。范先生說:「我認為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這也是所有留學生家長的共同想法。所以留學地點要選擇犯罪率低的城市,在公共場合要遵守規則,聽從指揮。我叮囑孩子不要去不安全的地方,不隨意改變每天的生活和學習規律。如果有變化,必須徵得監護家庭的同意。多參加團體活動,盡量不參加兩個人的活動,不嘗試接觸毒品。我個人是不支持小學生出國留學的,除非有關係較近的親戚和朋友監護。」

  此外,低齡學子如何選擇住宿也是家長糾結的一個問題。鑒於低齡學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學校公寓和寄宿家庭是比較安全穩妥的住宿方式。范先生說:「我為孩子選擇了寄宿家庭,因為寄宿家庭可以幫忙照看孩子,保護孩子的安全。很多住宿家庭的主人會帶留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參觀各種展覽,這對孩子了解當地社會文化以及感受當地人的家庭生活都有很大好處。但寄宿家庭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對寄宿學生的照顧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在選擇時要多溝通了解,謹慎一些。」

  低齡留學到底有多「低」?

  1986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

  近年來,一些家長在孩子義務教育期間送其到國外完成小學或初中學業,使得留學出現了低齡化、甚至超低齡化現象。

  2010年以前,低齡留學群體的概念是指年齡13-19歲的青少年在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后被家長安排到國外讀高中或大學本科。但目前低齡留學群體的概念發生了一些變化,留學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一些初中尚未畢業,甚至小學尚未畢業的學生被父母送到國外讀中學、小學。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新東方前途出國執行總裁孫濤將《2017年中國留學白皮書》與《2016年中國留學白皮書》的部分數據進行了對比,揭示了中國留學狀況的一些趨勢。2016年中小學留學人群佔比25%,2017年上升到30%,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本科及以上的留學人群則從75%下降到了70%。



詳全文 出國留學:低齡留學持續升溫 各方怎麼看?-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621/2725086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