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大學畢業生李佳行正在馬裏蘭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為了了解猶他州開創性的中英雙語沉浸式教學項目,他來到猶他州鹽湖城的一所美國公立幼兒園,當孩子們用標準的普通話歡迎他時,李佳行感到很驚訝。
現任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的李佳行説:“(當時)看到這些5、6歲的孩子用一種與母語完全不同的語言與成年人交談,簡直令人大開眼界。”
李佳行所目睹的是美國基層小學教育中的一種趨勢所取得的成果:在語言沉浸式教學項目中,孩子們每天在學校至少有一半時間完全用中文來上數學、科學、體育等常規課程。這種沉浸式教學項目近年來取得了蓬勃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屈指可數的幾所學校擴張到了今年在全美各地開辦的大約300個項目。這一數字還在繼續穩步攀升,推動它的不是聯邦撥款,而是在公立學校推動普通話沉浸式教學的家長和校方。
《父母的普通話沉浸式教學指南》一書的作者伊麗莎白·韋斯説:“人們日益認識到,美國不是宇宙的中心。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世界上自由活動,而這意味著要掌握多種語言。”
從無到有
沉浸式教學項目的發展恰逢美國人學中文興趣的大漲。現在,美國有大約25萬中小學生在學校和課外班學習漢語,中小學校的中文沉浸式教學項目數量迅速增加,使之成為排在西班牙語和法語之後的全美第三大外語課程。據“普通話沉浸式學習家長委員會”説,美國有31個州都開設有教小孩子説普通話的課程。
教育工作者説,這些項目的動力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校方和當地議員。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去年開辦的韋斯特縣漢語學校的校長埃裏克·彼得森説:“如果你是家長,那麼不管你的政治觀點如何,你最起碼希望讓你的孩子做好準備。你看到墻上寫的字了,世界正變得越來越‘互聯’,讓孩子再學一門語言很重要。”
正是這一點促使凱莉·米勒決定讓女兒去上堪薩斯城郊外藍谷學區的一所雙語沉浸式幼兒園。
“我們想的是,我們為什麼不利用這個項目和這個機會呢?”米勒説,“我們知道,這個星球上有20%的人説中文,由于亞洲和美國之間的互動以及那裏未來的增長機會,中文在美國被視為一種亟需的語言。”
她説,她要靠谷歌翻譯來幫助女兒完成家庭作業,但總的來説,這個選擇已經成為一種開拓視野的體驗,促使她家與所在地區的華人社區建立了聯係。
通用語言
在克利夫蘭創辦了俄亥俄州首個普通話沉浸式語言項目“全球大使語言學院”的梅蘭·羅傑斯説:“在普通話課程中,除了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之外,我們還有以法語和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學生。”
羅傑斯所辦學校的學生既有來自低收入家庭也有來自中産階級家庭的學生。她説,全美各地的沉浸式教學項目只會繼續增加。
“這不是一時的風尚——沉浸式項目並非突然冒出來而無法持續,”羅傑斯説,“我認為重要的是要讓父母們知道,這在全世界都是一種常態,在我們國家也會繼續發展。”
未來經費
和其他許多學校一樣,羅傑斯開辦的學院也是一所特許學校,是一所公立的獨立學校,得到了慈善捐款和她本人堅持不懈的支持。
美國亞洲協會中文早期語言和沉浸式網絡教學項目負責人王淑涵説,全美各州都接手了聯邦政府放棄的領域,為促進沉浸式教學提供了撥款和資金。
她在談到大學階段以前的中文沉浸式教學項目時説:“令人驚訝的是其實沒有來自教育部的聯邦經費,取得這樣的發展主要是各州和地方學區努力的結果。”
在目睹了數十年來中文沉浸式項目取得的發展之後,王淑涵説這一趨勢正在全美蔓延,她對未來持樂觀態度。
她説:“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一向把語言作為表明我們國家身份的一種方式,把它當作國家身份的標志,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外語始終與公眾態度的消長聯係在一起。”
李佳行對此表示讚同,自從在猶他州的課堂上見識過雙語沉浸式教學之後,他也目睹了此類項目的迅速發展。他説,地方層面的興趣最終將帶來更多的州和聯邦層面的支持。
李佳行説:“這一需求來自地方社區、家長和學生,他們希望為孩子提供外語課程,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他説:“我確信,政府會提供支持以促進這種發展,滿足地方社區的這種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