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來「留學低齡化」趨勢越加明顯,業者說明出國留學差異性

台灣少子化趨勢已達白熱化,形成每戶家庭的教育資源更趨集中,當今父母對於兒女教育發展更加關切。近期學子紛紛開學,父母在繳交學校註冊費後,對於孩子的教育與未來同時陷入沉思,是否讓孩子早些出國?台灣教育體制是否值得信賴?
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台灣人口成長數最快將於2021年出現「死亡交叉」。然而,隨著少子化愈趨嚴重,造成家庭對於兒女教育資源評估陷入迷惘。近來「留學低齡化」趨勢越加明顯,據中國大陸官方調查,與2017年結果相比,高中即出國留學之占比29.79%,一年之間成長了9%。然而台灣父母在讓孩子出國與否,則呈現華人父母典型的不安全感。
中國大陸留學總人數持續增加,其中低齡留學人數也持續增加。不少家長選擇在國高中,甚至小學就把孩子送出國讀書,一來是為了規避國內升學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盡早接受國際化教育。
大多父母選擇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出國求學,主要因素在於與國際化接軌,更希望能夠讓孩子及早進入國際環境,鍛鍊孩子的獨立性,提高適應社會能力,以及養成學生的國際視野,業者表示亞洲家長更重視孩子的課業表現,而非協助發掘自身的興趣、熱情或職涯方向。而父母當初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有可能因科技發展迅速、人工智慧興起不復存在,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獨立思考,以及與他人協作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反而是國際留學時期更應該注重的環節。
分享自身求學經歷:她在韓國家鄉接受傳統式的教育,如許多韓國家長期待進了頂尖的首爾國立大學,並且到了美國哈佛法學院深造。然而她到了美國求學即面臨劇烈的文化衝擊。像是讀完書問不出半個問題,在哈佛課堂上卻看到其他國家的學生拼命舉手發問、反駁或質疑教授的說法;還會把之前讀過的其他案例串連起來,建立個人的想法。她認為,融會貫通的創意是最難被人工智慧取代的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能力。她也強調,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的創造力,要趁孩子還是14、15歲青少年時期讓環境塑造活潑的思維方式。
此外,學制的選擇也成為許多家長的舉棋不定的原因,近年國際間流行的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學制為國際認可的教育系統。IB不只重視學生的課業成績,也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發展,所以是個非常全面的教育系統。不單著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會要求他們除了學習知識,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生會進行討論、辯論、寫申論型的文章,藉此鍛鍊個人想法。在課堂外,IB還會安排學生參加校外教學,幫助他們拓寬眼界。
除了必選的六個科目外,IB還會要學生完成三項核心。 第一為「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課程,課堂目的在評量學生懂不懂得實踐所學及具備辯證思維能力,期末時學生須獨力完成1000-1500字左右的學術研究,並且上台分享給老師和學生。
第二,學生畢業時須完成4000字左右的長篇論文 (Extended Essay),從所學科目挑選一主題,蒐集資料、設定架構、分析研究等,就像大學生一樣針對某個主題做深入研究。
也補充道,在IB學制中,第三項核心叫做CAS(創意、行動及服務)的專題,學生必須透過創意、行動或社區服務的方式完成這個專題。學生不光是在讀書,也會同時實踐學到的知識、做研究、做社區服務。IB會鍛鍊學生培養問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讓他們均衡發展、敢於冒險、建立個人原則。她也強調,現行的亞洲教育目前都不是這樣訓練學生的,這是讓孩留在國內繼續升學產生缺憾的部分。
相較於國內教育體制,以IB學制為基礎的EF國際寄宿中學孩子提供不只創新,且更為務實的求學選擇。目前已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參與說明會,欲進一步瞭解預備出國的細節。,國內少子化趨勢更能突顯全球化競爭態勢,為了下一代的職涯發展,不妨趁早瞭解發掘孩子潛力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