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出國如何消費,多數家長坦言沒有什麼特別的指導,就是根據自家財力和以往的經驗,給孩子帶一些美元和少量人民幣,遇見喜歡的就可以買,但也強調「要買有用的,別買『made in China』」。結果孩子遇到喜歡的東西就全都忘了。專家說如果家庭教育沒教小朋友正確的消費觀念,大人再怪小孩也沒用。
很多中小學生海外遊學活動中,學校會對學生攜帶現金的數量設有上限,例如要求不許超過300美元或300歐元。其次,除了遊學行程單中的行程,學校也要求老師在國外避免給學生提供太多的購物機會。
雖然會對學生所帶的金額進行一定的限制,但北京史家小學的郭志濱主任表示,這並不是養成學生理性消費習慣的根本方法。「這只是學校的一些管理辦法,學校不能用強行的管理制度去要求家長,因為每個家庭的條件和實際情況不一樣,學生的這種購物心理和家庭的收入有很大關係。家長要先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
大陸一些中小學教材也開始涉及消費觀念的內容。例如北京市一些小學使用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教材中有一節課叫做「買東西的學問」,還有一些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也有相關的內容。但對於家長來說,「反正出去次數也不會太多,還不讓他們盡了興。」孩子也能體諒大人的心思,花錢當然不手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