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留學海外,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環境,更快地融入海外生活,有些學子會選擇住在寄宿家庭,看看寄宿家庭的故事

  留學海外,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環境,更快地融入海外生活,有些學子會選擇住在寄宿家庭。在與寄宿家庭相處的過程中,有的學子收獲了感動與快樂,有的則遇到了一些“糟心事”。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和寄宿家庭的故事。
  溫暖又難忘
  小魏(化名)現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留學。“我和寄宿家庭之間有太多難忘的故事。”她高興地説,“記憶最深的是他們為我舉辦的18歲生日派對。那段時間,我的狀態很不好。所以當大家問我想怎麼過生日時,我便説‘隨便’。但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為我舉辦了一個派對。我還收到了特別暖心的禮物——一個玻璃罐子,裏面裝的是寄宿家庭的成員和他們的朋友寫給我的話。當時太感動了。”
  讓正在澳大利亞讀書的王藝菲難忘的是來自寄宿家庭的關懷。她曾經因有事晚歸,以致迷路,聯係寄宿家庭説明情況後,女主人開車接她回家。説起這件事,她還是非常感動,“後來我無意間説起晚上火車站很黑,放學回家感覺不安全。女主人非常暖心地表示,如果我以後感到害怕,可以打電話讓他們到火車站來接。”
  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的愛瑪説,難忘的不僅是與寄宿家庭成員之間的情誼,還有女主人的廚藝。“我很幸運地住到了女主人是華人的寄宿家庭,她特別會做飯,我覺得那是我出國多年、夥食最好的一段時間。”
  説起美食,去年到新西蘭懷卡托大學訪學的小陳也表示:“在寄宿家庭居住期間,女主人教我做披薩和布丁。一起做飯的感覺很有趣。”
  難相處有矛盾
  不是所有學子都能和自己的寄宿家庭愉快地相處,部分學子也遇到過“奇葩”家庭。“我一共住過4個寄宿家庭。第一家體驗不好,另外3個寄宿家庭的相處還不錯。”正在加拿大留學的歐陽説,“第一個寄宿家庭太吵,以至于學習時很難集中精神。兩個多月後,我向學校申請更換寄宿家庭。”
  目前就讀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周佳怡(化名)在美國讀高中時住在寄宿家庭。“高二時,我住在一個寄宿家庭中,但我並不喜歡。”周佳怡説,“當時和房東的女兒共用一個房間,沒有獨處空間。此外,房東還經常幹涉我的事情,包括選課、換課等。他們把我當成他們女兒的玩伴,甚至還認為我能到美國留學是因為他們願意接納我到他們家住。”因為這些事情,周佳怡跟房東吵過架。但因為當時剛出國、語言不通,周佳怡時常被罵哭,感覺特別委屈。後來她換了新的寄宿家庭,房東很友善,才算安定下來。
  正在瑞典留學的何迅(化名)用“一言難盡”來形容自己不太開心的寄宿家庭經歷。“房東規定很多東西不能用,比如洗衣機、烤箱等;也不太尊重我的隱私,在我出門時會進我的房間;更不舒服的是,男女主人經常吵架,而且不分時間和地點。”何迅説,“瑞典的冬天很長,本身就讓人覺得壓抑。主人還經常吵架,真的很難受。後來我實在忍不了,就搬出去租房子住了。”
  多溝通多理解
  對如何選擇寄宿家庭, 愛瑪認為學子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如果想要更好地練習口語,可以選擇當地家庭;想要更快融入寄宿家庭,可偏向華人家庭。”
  學子還提到,入住前需多方了解寄宿家庭的相關信息。“為了更好地與寄宿家庭相處,要提前了解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等信息。這樣既可以避免觸犯禁忌,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小陳説。
  寄宿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也應納入考慮范圍。王藝菲的原寄宿家庭離學校遠,上課不方便,她只好選擇離開相處很好的寄宿家庭。
  在筆者採訪中,不少學子表示,與寄宿家庭相處,彼此尊重非常重要。周佳怡認為,雙方需多溝通。“對于不講理的家庭,要表達自己的態度。一直忍讓,只會讓對方更加不講理。”何迅説。
  “學子還需要注意,我們在寄宿家庭的行為,會影響其對未來所接受的中國留學生的態度,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新加坡留學的小錢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