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從海外回台博士約占1/4,諸多大學表示大學師資不能長期倚賴國外培養

台灣約有五萬名大學教師,從海外回來約占1/4,3/4是國內自己培養。包括清大、交大等頂大都表示,大學師資不能長期倚賴國外培養,且近年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少,應提升國內博士班水準,培養國內博士生的國際移動力,接替高齡即將退休的大專教師,解決教師新陳代謝問題。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表示,60、70年代台灣出國的留學生非常多,而且集中理工領域。換言之,台灣現在的大學教師,以80年代國外回來任教占絕大多數,現在差不多是55至60歲左右。因此,未來的5至10年,會有許多老師退休,若沒有足夠年輕老師遞補,就會產生新陳代謝問題。

賀陳弘說,希望鼓勵相當比例的學子出國留學,再回來任教,不過人數上不易成為國內大專師資的主要組成。現在出國的學生數量比以前少很多,為了維持師資多元性,政府仍需要提供鼓勵學生出國的機制。

「不要忽略國內博士班,一直都是培養國內大專大約七成的師資。」賀陳弘也強調,要給予國內博士班更多的支持,提升環境水準,才能以培養出來的優秀博士,接替高齡即將退休的大專教師。他呼籲,把國內自己培養的博士生水準「拉起來」,具備國際水準和國際移動力,不會遜於國外培養的博士,教師新陳代謝也才能永續。

此外,賀陳弘說,提升國內博士班的環境水準,也可以吸引國外優秀博士生,未來一部分會成為我們的外籍大専教師,提升校園國際化。

交大副校長陳信宏說,以交大為例,教師退休後的缺額,不會補後段大學被裁掉的老師,加上現在出國留學的學生變少,所以很難補人。唯一的辦法就是國內自己培養,而且要增加學生的國際移動力,可以到國外訪問、研究。

「現在電資、理工學院每年都有很多教師退休」,交大副校長陳信宏表示,過去國家積極培育電機資訊、理工領域的人才,人數膨脹厲害,校內做半導體的老師已經退休一輪。三年前統計,第二輪中生代,也就是55歲至65歲的教師超過3成,45歲至55歲約占五成,也就是說,高達8成是45歲以上的教師。電機系每年都有超過十名教師退休,未來勢必面臨老師大量退休潮、要「補人」的問題。

除了理工、電資學院外,陳信宏說,管理學院也很早就聘不到老師,包括會計、國貿等等,「偶爾才會有一個」。因此,只好從國內科大挖角,聘以前交大畢業、在國內科大任教、表現還不錯的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