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英國的時候,也曾抱持著「啊,如果能夠在國外工作應該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這個念頭到現在也是沒有改變過。但是,今天想要討論的是,想要在國外工作不應是盲從,而是因為自己知道要在國外工作幹嘛、是否可以從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幅美麗的理想生活,在國外這三個字聽起來光鮮亮麗,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麼燦爛又美好的事情嗎?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我在澳洲的那一年、我在英國的這一年,擺除一開始新鮮感的蜜月期,到頭來好好看著周遭其實會發現,每個人就是在過自己的日子,彼此的世界沒有不同,無論是在餐廳端盤子的服務生、為了招攬觀光客堆滿片面笑容的服務業、為了工作焦頭爛額的上班族,再加上臭濛濛的地鐵總是充滿擁擠的人潮跟悶熱、窮人一樣很窮、有錢人一樣錢多到花不完,這些角色在不同的地點不斷複製。同一群角色、做著同一件事只是換到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場景,僅此而已。幾點不太一樣的可能是:語言、生活物價、薪資水平、下班後翹腳看電視的節目、買回家的宵夜不是鹹酥雞而是兩瓶啤酒、通訊軟體從LINE改成了WhatsApp、喝水不用過濾直接生飲等等。
反思自己久居目的為何
各位想要出國工作或是到國外久居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只是單純抱持著「啊,反正就是不要在台灣,哪裡都可以。」的心態,那麼到最後會支撐你在該國家生活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跟體驗的權利,這是絕對合情合理的。但是,當我們連選項的內容都不了解,就直接定義它比現在自己所處的環境還要優越跟友善,就這樣一頭熱地跳了下去後,那麼當你夢滅的那一刻,你要何去何從呢?
家人朋友都是生活要件
經過了這兩年國外的經驗後,我想自己不適合住在國外的主要原因,第一個是人際,雖然我很享受時時刻刻只有自己的獨處生活,但是我的家人、朋友都在台灣,我想念跟他們一起相處的時光,還有當對方有需要我可以及時出現在他身旁的能力。
在食物部分,當我發現每次到一個新地方,都還是想要吃中菜或是台菜,無論多貴都還是要來一杯珍珠奶茶,在家怎麼煮都還是喜歡煮牛肉麵或家常飯菜,我就知道我適合台灣。
我喜歡英國或澳洲的自然景觀、寬闊的天空還有天氣,但是整體的食衣住行育樂以及生活環境,並沒有給我帶來很大的嚮往或憧憬,我都還是喜歡在台北老家的感覺,這是我自己「體驗」過後的總結。
每人適得其所地方不同
在回台灣前的尾聲,我腦中出現了一連串的片段,旅遊的記憶、學校上課的記憶、在家獨處煮飯做動畫的記憶、上街買菜逛街的記憶、用英文劈哩啪啦跟客服理論的記憶,從這些記憶跟體驗中,我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了定案。我選擇回台灣生活,因為我適合在台灣。
敬每個努力生活的人,為自己找到最適得其所的地方,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