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很多家長擔心,如果他們的子女在國際學校就讀,會不懂中文,因此卻步

很多家長擔心,如果他們的子女在國際學校就讀,會不懂中文,因此卻步。 但位於沙頭角的國際學校(ICHK)的中文老師Scarlette Leung認為,他們的學生的中文水平絕不遜色。

「其實我們非常鼓勵學生一定要有雙語能力,比如說我們都有很多學生,都是由本地學校轉校過來,或者很多都是在國際學校長大的,但他們現在學中文,都是為第一語言那樣學,所以與普通就讀本地課程的學生相比,其實他們的中文程度是絕對不會遜色,中文都是他們的第一語言。」

學校的中文老師來自不同地方,包括香港、台灣及內地。Year7至Year11的學生,每週有三堂中文科,每次70分鐘。 當他們進入橫跨Year12和Year13的IBDP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時,將參與普通程度中文考試的學生每週上兩堂中文;參加高級程度考試的每週會有四堂中文。

中文課堂一律均以普通話授課。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學生,以繁體中文教授,所有教材以及學生寫的都是繁體字。中文程度較弱的外國學生,學校就以簡體字教授,讓他們容易掌握中文。

現時,ICHK各年級均有四個不同程度的中文班,切合不同中文水平的學生。兩班是為外國學生設的,另外兩班 - 包括初級及高級中文班 - 則提供給母語是中文的學生。

「其實我們想每班人數盡量少,那較能照顧到每個學生。因為國際學校每一個學生學中文的背景都不同,所以我們就想盡量讓學生在一個適合他們的水平下
上中文課。」

加強雙語能力
Scarlette說,有見及近年入學的學生中文水平不斷提高,為了更能銜接他們的中文水平,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雙語能力,學校計劃明年推行一個深化的中文課程給中文是母語的學生,課程內容會更加著重文言文、文學的理解以及閱讀分析。實行以後,學校每級將會有五個不同程度的中文班。

「我們現在主要是文化的理解,我們都有教授古文,但不會投放很多時間教授,但之後 就真的會,比如說文言文、古文、文學都會涉獵。」

「我們想由七年班(Year 7)開始,便做這個更加強化的中文課程,希望他們升到高年班的時候,他們的中文程度就更加強。」
課程跟本地學校大致相同
Scarlette說,他們的中文課程內容跟本地學校大致相同,都是通過閱讀和寫作,包括長文和短寫,來培養學生的漢語讀寫能力。

「我們都是用一些本地教材,他們都要對一些文言文、古文都要有認識,比如說一些課外時間,我們都非常鼓勵他們作一些課外閱讀,閱讀本地報紙,所以其實他們的中文能力不會遜色。」

「無論(中文)是他們第一語言還是外語,我們每個學期都會兩至三個作文要他們撰寫。視乎不同的水平,比如說第一語言的,我們都會有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都要他們撰寫,可能大概寫500至600多字。」

學生到了Year12會開始為期兩年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簡稱 IBDP), 其中文科公開考試分為高級或普通程度中文,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