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科技部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號召台灣赴海外留學的人才返國,將國際視野、科技研發新知、前瞻應用趨勢帶回台灣

科技部為了讓海外人才歸國貢獻所學,特別推出「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號召台灣赴海外留學的人才返國,將國際視野、科技研發新知、前瞻應用趨勢帶回台灣。

在補助方面,若返國博士參與了方案中的活動,則可每日領取 6,250 元,每月上限為 20 日。因此每月最高的補助金額為 12.5 萬元。

方案中鎖定「博士學位」級別,但補助金額並不是特別多,難道靠著「愛國心」就足以驅動他們返國貢獻所學嗎?

《數位時代》特別訪問「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中,任職於高通機器人加速器的總監王旭平博士,了解他過去的經歷、能夠幫助台灣什麼,以及為什麼會回來台灣。

橫跨電腦科學、電機、生科,打下AI、機器人基礎
王旭平於史丹佛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學位,領域橫跨了電腦科學、電機工程以及生物科學,他說那段經歷就像是「三主修」一樣,不過也因為自己對於不同領域都有濃厚的興趣,也有融合跨領域學門的概念,因此選擇攻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計算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

王旭平認為,軟硬整合的技術(電機+電腦科學),搭配上神經科學,兩者能夠相輔相成,也相當符合全球目前流行的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趨勢。

頂著如此漂亮、符合世界 AI 潮流的學歷,似乎讓人更找不到回台灣的理由。

從 Maker 孵化器起家,進階高通機器人加速器總監
曾經,他位於聖地牙哥從事製造的家族企業一度遭遇危機,王旭平必須要接手處理,在過程中他認為重建家族企業不一定要靠「打掉重練」,導入新創元素也許是轉機。

於是他成立了 Ansir Innovation,這是當地最早期的孵化器之一。在這個創新中心內設有共同辦公室,也有專為 Maker 打造的空間。後期也在一樓設立咖啡館,除了能夠讓團隊在此互相交流之外,如物聯網測試、比特幣支付等也都在相當初期時就導入,「就像是一個實驗室一樣」王旭平說。

而一段時間後,王旭平更想做加速器,他認為孵化器跟加速器的概念有點相反,孵化器透過提供辦公室與部分資源讓新創覺得壓力比較小;加速器則是要給新創更多壓力,不管是時間或者專案完成度。

因此他不斷找尋募資基金,最後與高通聯繫上。聚焦在晶片上的高通在當時想要做機器人加速器,與王旭平過去所做的 Maker、製造導向孵化器不謀而合,於是他成為高通機器人加速器的總監。

談到當時的經驗,他認為高通除了獲得了人才、創意與洞悉世界趨勢的能力之外,企業的「文化更新」也是高通的一大收穫。「加速器就在高通公司內,當那些朝九晚五已經喪失熱情的員工,看到新創們的努力身影,多多少少獲得了一點啟發與動力。」王旭平說。

歸國不只是貢獻知識,也要面試台灣新創能量
在家族製造業的業務範疇中,王旭平接觸台灣、中國製造業的機會相當多,「客觀來說,不管是 IP 保密,或者是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度,台灣都比中國更有優勢。」也因此從幼稚園就待在美國的他,自然對台灣新創的發展進度相當好奇。

透過「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他希望可以更密切接觸台灣在機器人、AI 與新創的優勢與弱勢。簡單來說,他不只歸國貢獻所學,也在「面試台灣新創與環境」,做為未來發展的出路。

在優勢方面,除了王旭平口中的「硬體天堂」之外,低廉的工程師價格也是相當大的誘因,「這是台灣的悲哀,也是機會」,他認為同樣等級的工程師比起國外,在台灣可以省下 3到4 倍的成本,對創業家來說自然降低不少成本。

在肯定台灣「製造」與「人才」兩大優勢後,王旭平也選擇加入了南科成立的 AI 與機器人加速器成為導師之一。

扮演台美連接的橋樑,引領新創走向國際
「拚科技台灣不會輸,但產品要有辦法賣向全球才可以。」王旭平說。他認為台灣最弱的地方在於打造品牌與邁向國際市場。「新創第一天,甚至是第零天開始就要瞄準全世界,」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台灣新創與美國的連結,「要做市場調查不能遠端作業,一定要有熟知當地市場的人來協助,」不管是人才、市場、資金與資源,他都有自信能夠成為台、美一座堅固的連結橋樑。

對他來說,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的旅程還沒結束,他加入的南科加速器仍在醞釀成績中,接洽來台的國外加速器 TechStars 也仍在與科技部密切聯繫。

在與談的最後,他說:「我會鼓勵大家回到台灣來,」台灣的新創能量,已經通過了他第一階段的面試。未來將給予台灣新創更多的國際視野,讓台灣團隊能夠順利地走向國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