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

,中國在近5年內正迎來史上最大的留學生回國潮,根据相关數据顯示,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54.4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長3.97%;留學回國人員43.2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34万人,同比增長5.72%。

而今,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发展和就業領域的不斷拓寬,掀起了第三次留學生歸國潮。此去經年,中國留學生的思想已經完成了從“祖國需要”到“需要祖國”的轉變。 眾所周知,中國在近5年內正迎來史上最大的留學生回國潮,根据相关數据顯示,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54.4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長3.97%;留學回國人員43.25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2.34万人,同比增長5.72%。留學回國人員增長率首次超過出國留學人員,高出1.7個百分點。

可供對比的是,在世紀之初的2001年,出國留學人員增長率比留學回國人員高8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目前的留學生歸國人數已經超過出國人數,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海歸順差”。

而隱藏在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也引发了人們對于這一現象的关注與思考。 据有关資料表明,此前在新中國的历史上共出現過兩次大規模的人才回歸潮流。第一次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代表的海外華人紛紛放棄優厚待遇學成回國,投身國家建設。第二次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由于中國現代化建設和全球互聯網的浪潮,眾多留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同一時期歸國創業,從而形成了又一次強大歸國潮。而針對此次歸國潮的出現,其源頭則可回溯至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轉发的“千人計划”,甚至08年发端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使得大批海外留學人才開始再次主動選擇回國发展。事實上,中國也已成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場,進入了與國際全面接軌的創新時代。因此,越來越多的海外游子重新看好中國的機會,因為那里已經具備令一流人才成功发展的土壤。 從整體而言,現今的海歸派是一個具有高層次技術、高知識結構、高水平管理經驗的群體。但與此同時,整個群體的素質也有參差不齊的一面,而專業水平亦良莠不齊。在高端人才依舊缺乏的同時,部分年輕海歸甚至連語言关都尚未通過,在整體競爭力上還不如本土人才。因而也需認識到一些實際存在的短板并加以區别對待。此間更有專家直言,以前的海歸是貨真價實的精英階層,學成歸來之后,掌握的知識加上國外的工作經驗使他們具備本土人才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但近年來出國留學的生源正在发生變化。其中不乏因在國內無法考取大學,依靠優越的家庭條件出國混個文憑。這樣的海歸在競爭力上顯然不可與早期的海歸留學生同日而語。 此外,部分海歸存在不熟悉國內環境及對自身期望過高的現象,使得他們擁有的優勢大打折扣。而只有那些熟悉中國國內方針政策和創業環境并能將國外所學融入其中的海歸,方可在日趨激烈的就業形勢下嶄露頭角。 與此同時,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官方越來越重視人才引進,一方面尊重人才流動規律,但求所用,不求所有;另一方面則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完善創業環境及硬件設施,突出聚合效應。不可否認,政府為吸引人才回流所實施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已經對中國經濟與就業市場的不斷增長形成了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模式。在此基礎之上,所謂的“第三次歸國潮”將有望出現長期持續態勢,甚至演變為常態化的景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