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多數人而言,出國唸書這件事,不論在心理壓力上,或者在是現實的經濟上,都是個不小的負擔。
畢竟前往歐美留學,少則上百萬、多則數百萬台幣的花費,對一般的家庭來說,絕對不能算是個小數字。那麼是不是應該為了經濟的現實,放棄自己前往歐美留學的夢想?這個問題,說實在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不過既然您是財金系的學生,何不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我們不妨就把出國留學這件事情當作一個「投資案」,看看它應該要怎樣進行評估:
把「出國留學」當成投資案,評估可行性
評估投資案的可行與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這個計畫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是不是正的。我想你一定很熟悉,淨現值就是未來投資的現金流量,全部折現成投資始日的價值──如果這個值為正數,代表這個投資計畫可以增加價值,所以可行;如果是負數,代表會減少價值,則不應該投資。
而淨現值的核心就是:投資成本、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折現率這種學理上的東西,我想在這邊就不多討論,但是我們可以來談談「投資成本」跟「未來現金流量」。
投資成本,我想是每個考慮出國留學的朋友,最重要的考量之一,我當初也不例外。
說實話,即便是「歐美」,每個國家、甚至學校的學費差異可能超乎想像(像荷蘭跟英國美國,就可能差很多)。至於到大陸念書這個選項,我查了一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金融碩士(兩年制),學費約為 128,000 人民幣(約台幣60萬),其實未必比一些歐美國家(例如荷蘭,但為一年制)的學費便宜。
至於「未來現金流量」,很大的一部份的確是要看,未來你要在哪裡工作?
假設如你所說,想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話,根據人力資源公司 Morgan Mckinley 的報告,金融業「專業職」初階員工(非臨櫃櫃員、初階理專助理等,詳細職缺薪資標準請見報告內容)的平均月薪,目前大約在 2 到 3 萬元人民幣左右(9.1 萬新台幣到 13.7 萬新台幣間),但競爭也是十分激烈。
而住宿、生活費等種種生活開銷,在不同的國家、城市也會有所差異;此外,稅率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即便你前往歐美留學,順利地留在當地工作,即便薪水可能不錯,但有很多時候卻因為高稅率,稅後所得反而不如預期。
務實考量,問自己:「我是投資人的話,願不願意投資這個案子?」
上述這些因素,在在都會影響你的「未來現金流量」。而「未來現金流量」的假設,請務必「務實」而不要過於樂觀:出國工作,其實機運蠻重要的,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留下來,有時候光光單靠「努力」,可能還是不夠的;先做好不同的情境分析與「風險控管」,才能讓自己在做選擇的時候更有數。
至於貸款留學值不值得呢?簡單來說,如果你已經把出國留學這件投資案的淨現值算好,覺得應該會是個好的投資的時候,你就得問自己:我願不願意當這個投資案的投資人呢?
有的人運氣好、「資本充裕」,例如有父母、政府(獎學金)、或是公司願意把資金投入這項投資案;而運氣沒那麼好的人,大概就只能向銀行融資了。
教育部現在的留學貸款,碩士的額度是 100 萬新台幣,還款期限為十年(但僅限教育部承認之大學院校,所以前往大陸地區留學的人無法申請);各家銀行也有自行推出留學貸款的服務,所以除非你所唸的學位學費特別貴(例如 MBA),藉由留學貸款而出國留學,其實是蠻有機會的。
然而,就算覺得這個投資案是划算的,還是得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維持財務槓桿的健全(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自我實際分析:為什麼我不念 MBA?一個「現實」的情境分析)。畢竟天有不測風雲,即便你自信滿滿可以成為「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金融鉅子,總還是會有事與願違的可能。諸事不順的時候,如果還背上了沈重的債務,只能說是雪上加霜而已。
當然,進行投資的時候,也是需要考慮有些「無形資產」的。
出國留學也沒有例外:增廣見聞、經歷挫折、獨立自主、精進語言等等,都可能是淨現值的計算中,沒有辦法反應的人生資產。至於這些資產的價值,每個人的評價方法都不一樣,我自己覺得,實在是沒有個辦法可以用量化的方式衡量。
所以說,貸款留學到底值不值得呢?我想你只要靜下心來問自己,願不願意成為這個案子的投資者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