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高等教育體系裡,「韓文系」並不是個受寵的孩子。許多大學設有英文系、日文系、德文系、西語系。但是設有韓文專系的大學僅有政大、文化兩校(註︰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設有韓國語文組,文藻外語大學也有韓語課程,但皆非韓文專系,故在此略過。),而且在早期韓流未起時,還曾被一些學生視為「跳板」。一位政大韓文系畢業的朋友對我直言不諱︰「我一開始想讀的是日文系,想說先進政大韓文,以後再轉系。」
韓流興起後,想念韓文系的學生愈來愈多,錄取分數愈來愈高,坊間的韓文補習班一間接著一間開,許多國、高中生補的不是英數理,而是能夠跟偶像溝通的韓文班。二○一七年某網路書店的年度報告指出,韓文教學書的銷量上升兩成,當年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唯一擠進前五十名的外語課本,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而是韓文教學書(但也是因為英文、日文教學書出版數量遠大於韓文類,所以消費者的購買力不若韓文集中)。
我因為工作關係,常要接待來韓國遊學、打工度假的臺灣人。「為什麼想要來韓國呢?」面對我的問題,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想來韓國生活一陣子」。要怎麼達成「在韓國生活一陣子」這個目標呢?遊學算是最簡單好懂的選項,兼具進修的功能,以學習為屏障,可以擋掉不少身邊人質疑的眼光。
韓國許多大學都設有語學堂(어학당,韓語教學中心),專收想學韓文的外國學生或海外韓僑。正規課程為一級兩百個小時(八週或十週不等),通常開設一~七級,會在入學前先行考試,再依學生程度分級上課。報名程序雖瑣碎但並不難,只要準備好照片、學習計畫書、畢業證明(至少高中畢業)、存款證明等文件,上網申請即可。
臺韓兩國有三個月觀光免簽互惠,若只報名一期語學堂,上課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就辦事處的立場來說,直接用免簽去韓國上課就好,沒必要申請簽證。「但我上完課還想要留在韓國玩怎麼辦?會待超過三個月啊?」要不花個機票錢,出境後再入境,重新起算觀光免簽;或直接在韓國報名語學堂,拿著文件到出入境管理局更改滯留目的。
不過最多人選的方式是直接報名兩期語學堂,將表訂滯留期間拉長至半年,就可以到駐臺北韓國代表處,申請D4簽證(語言學習簽)。只要有錢有時間、高中以上學歷,就可以來韓國遊學、用D4簽證待在韓國,達成「住在韓國」的目標。
*中文也可通的韓國大學(D2簽證)
難度比D4再高一點的,則是留學、交換學生(D2簽證)。
走在首爾的建國大學附近,可以看到許多中文看板。通訊行門口貼著用簡體字寫的「中國學生優惠方案」,左邊賣的則是羊肉串,右邊是一間麵食店,店前的玻璃櫃擺著麻花捲、韭菜盒、蔥油餅等各種中式點心。
「老闆,給我兩個蔥油餅」我遞給店員韓幣,點餐時講的是中文。
不僅建國大學,慶熙、高麗、延世幾間韓國名校附近也有愈來愈多專門服務中國學生的店家,這都得從韓國政府在二○○一年時,開始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視說起。二○○○年時,在韓的外國留學生人數僅有六千一百六十人,到了二○一七年,數字已經翻了二十倍,外國學生人數來到十二萬三千八百五十八名,而其中近五成是中國學生。
為什麼要找這麼多外國學生?一來能給學校建立「國際化」形象,二來能填補少子化所造成的本國學生空缺,三來,教育金援本來就是常見的外交手段。
各國政府都有給外國學生的獎學金,臺灣也有這類的制度,受獎學生一個月可以拿到臺幣三萬元的補助及一張來回機票,吸引外國學生來臺灣念書,潛移默化出他們「愛臺」的偏心。韓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以KGSP(Korean Government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Graduate Students)舉例,提供的內容包括︰
1. 免學費
2. 每個月生活費九十~一百一十萬韓圓(約臺幣兩萬四~三萬)
3. 機票補助︰二十~三十萬韓圓(約臺幣五千五~八千)
4. 免費醫療保險
許多中國學生就算沒有獎學金也想來韓國。和我語學堂同班的中國妹妹,打算在韓國念大學,所以先來上韓文班。她韓文極佳,但不常來上課,三不五時就會收到她傳來的簡訊:「我今天要去KBS看錄影,不去學校囉!」要不就是:「姐姐~昨天蹲點蹲到半夜,今天起不來ㅠ ㅠ。」她追星愛偶像,乾脆直接來韓國念書,追個過癮。
也有中國朋友直言:「我也想去美國念啊,但美國太貴又太遠,韓國近一點,也便宜多了。」中國的大學考試競爭激烈,考不上好大學,想洗個海外學歷的人挺多,韓國是個退而求其次的便利選擇。一推一拉之下,造成在韓的中國學生大增。
韓國政府為了吸引外國學生,除了祭出獎學金,還為外國留學生「量身定制」的課程,與韓國學生分開授課。大學內用英文、中文授課的科目愈來愈多,也有許多標榜全英文授課的研究所學程。只要韓文有一定基礎或英文可通,就可以到韓國念書。
所以若是想達成「住在韓國」的目標,先到韓國讀大學、研究所,拿了學位後能夠換成D10簽證(就職簽證,類似美國的OPT)留在韓國找工作,算是一個最能長久留在韓國的起跑點。
*嫁/娶到韓國變人妻/夫(F類簽證)
以往常在臺灣新聞上看到不少外籍人士專挑臺灣的老榮民「假結婚」,取得來臺的簽證、再進而取得身分,達到移民的目的。或像李安執導的電影《喜宴》,中國女畫家為取得能合法留在美國的綠卡,和男同志朋友結婚。婚姻,一直都是移民的捷徑。
不過對大部分抱有韓國夢的臺灣人來說,想在韓國住一陣子,並不等於想移民到韓國。許多人對於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的想像,並不是買房子要抽籤、垃圾要怎麼分類…………這類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而是更偏向娛樂性質,像是弘大新開了花草咖啡廳、新沙林蔭大道有好多帥歐巴,用粉紅瀘鏡記錄的日子。
當然,「交個歐巴男友」是不少人默默在心底許過的願,最後發展成婚姻關係也不無可能。但目的和手段不能混為一談。為了來韓國而假結婚,這樣極端的例子目前還沒有聽說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